侨联新闻 | 工作动态 | 通知公告 | 侨联概况 | 权益保障 | 侨界风采 | 经济科技
基层侨联 | 机关党建 | 京江侨闻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侨界风采 > 侨界人物
翻译者的最高境界
发布时间:2017-03-24 稿件来源:京江晚报 字体调整:  浏览次数:

     蔡濯堂,生于1918年6月10日,卒于2004年6月8日。笔名思果、挫堂、方纪谷,镇江人,中国著名散文家、翻译家。曾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任研究员、教授、高级翻译。1979年获台湾中山文艺奖,1996年获国家文艺奖之翻译奖,有“中国读书人的典范”之赞誉。1981年离开香港,晚年旅居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马修城的晓雾里,并在此病逝。

     蔡濯堂未念完初中就辍学,在银行当练习生,开始学习写作,在中国银行工作十六年。后历任出入口公司及出版社会计、公司秘书、公司董事、《公教报》翻译、工业总会及科学管理协会编辑、《读者文摘》中文版编辑及翻译。他的中英文修养,全靠自学得来。

  抗战时期,才20岁左右的蔡濯堂,就开始在江西《正气日报》投稿。抗战胜利后,在上海《申报》、《宇宙风》发表散文。蔡濯堂的散文有着孟浩然的“微云淡河汉,疏雨滴梧桐”写作功底,表现了自己志向和人生最高境界。散文大家余光中赞誉他的散文风格:“清真自如,笔锋转处,浑无痕迹。”读蔡濯堂的散文,既能享受到质朴美好的文字,又领会到作者著文、为人方面的谦和君子之风,可称文中之上品。

     蔡濯堂历年著有《翻译研究》、《翻译新究》、《译道探微》、《功夫在诗外》。另外他还有不少散文作品,其中《林居笔话》曾获台湾中山文艺散文奖。 1987年获香港翻译学会荣誉会士衔。

     关于翻译,蔡濯堂认为,最重要的是“译文要像中文”。他一方面对劣译进行猛烈的鞭挞,反对过分欧化。一方面治病救人,点明毛病所在,强调翻译“功夫在诗外”。这些意见不仅对译者有用,对于中文写作者也有用。《翻译新究》是蔡濯堂继《翻译研究》后的一大力作,是他十年治学的心血结晶,告诉读者在翻译时如何处理形形色色的问题。

    蔡濯堂列举书中病句,有的出自一些著名作家之手。蔡濯堂清楚,自己可能被认为是文字上的保守者。但他有些写法,如今已为人接受。这种捍卫母语纯洁的精神,让人们心生感佩。译文一直有“直译”与“意译”之争。对蔡濯堂来说,“翻译就是翻译。好的翻译里有直译,有意译;可直译则直译,当意译则意译。”人人可以说自己会翻译,其实不一定。一般翻译不能达到水准,也是因为好多译者,没有认清这是件相当专门的事。

翻译,是国与国之间,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,是推动社会共同进步的链接。翻译,既要符合原文,又要贴切中文,做到这一点不容易。蔡濯堂先生积几十年心血著著,给人以铺路,给人以借鉴,功不可没。

[加入收藏] [打印此文] [关闭]
 

中国镇江政府门户网站版权所有 镇江市人民政府 28365365.com打不开主办
@Copyright 2009 Zhenjiang
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5253号-1